查看原文
其他

抗疫剧不能这么拍

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2021-01-31


写在前面
 
差不多就是在我开始写这篇文的时候,豆瓣放出了《最美逆行者》的评分,2.4,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倒数第一,而原本倒数第一的是导演编剧的上一部作品,《娘道》。


 
然后,在我快写完这篇文的时候,这部剧的豆瓣评分消失了,所有的长评短评打分也都一起消失了,打分通道直接关闭了,禁止评论。
 
那,我就评论一下吧。
 
《最美逆行者》

 
今天严格来说应该不算剧评。
 
因为这部剧的质量,已经在互联网上达成了一定规模的共识,这是一件不太需要讨论的事情了(除了依旧在控评的某位艺人粉丝之外)。
 
我自然也没必要再专门写文,去论证它到底哪里不好。
 
今晚单纯只是想反驳一些,声音。
 


首先,最被热议的就是关于这部剧的对女性抗议人员和女性群体的偏见。
 
这里最多见的一种声音就是——
 
第一集明明主角里明明就有女性军医,女性司机,歌颂的时候没有落下女性,你们只看一张截图,就是断章取义,带节奏。


好,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,几场争议最大的戏到底哪里流露出了对女性的偏见。
 
首先第一场,公交司机开会选人去接送抗疫人员和物资,男性都主动请缨,而女性一开始无一举手,被领导cue到的第一个妇女说“我真的不行,我要回家过年”,这时候,第二个女性司机站起来说,我来吧。


我试试从剧本写作的角度,给大家分析一下这场戏的问题。
 
首先,这场戏要“立”的是谁?
 
很显然,是最后主动站出来的一个女性司机,她是第一集的故事的主角之一,这点当然没错。
 
但错就错在,编剧立她的方式。
 
这单场戏里面一共有四组类型的角色。
 
一个是执行角色,也就是负责执行推进的领导。
 
另一组是一群二话不说冲上去签字的男性角色。

 
这些男同志构成了催化角色的作用,促使领导问出了图里的问题,同时还兼具对比性角色的作用,确立了他们巍然不动的正面性,从而引出第三组代表“有家室女性”的女性角色的反面性,也就是那个“我真的不行”。


有人说了,这不就是女性比男的少才导致的吗?
 
注意,这里该考虑的不是数量,而是比例,女性在这里是集体成为了“反面角色”。
 
这是编剧流露出的第一个对女性偏见——
 
因为最初冲上去签字的不是一位具体的男性个体,而是一个清一色为男性的龙套角色,这就会形成一个男性集体,让那一群男同志升级成一个代表了男性的符号。


导致不管后面发生什么,「男性集体是第一个冲上去,而女性集体都是怯懦的。」这个事实就已经输出到观众的脑子里了。

不管女性后面会不会站出来,女性比男性怯懦这个表达,就不可能改变了。
 
而后面出现“单身女性”主动站起来签字的桥段,也没有处理好。
 
这个女性司机是主角。本来应该是编剧安排了充当平衡角色的。但是这个平衡是非常失败的,因为她只是个体,非但并没有平衡掉上面我说的,两种性别的集体性对比。

反而达成了更大的偏见,因为它把女性群体一分为二了,单身女性说,我单身,所以我勇敢举手,而有家室的女性说,我真不行,我要回家陪老公孩子过年。

 
甚至那个单身女性站起来的时候,那些女性还试图把她拦下来。
 
结果就是,女性之间互相讽刺,再一次讽刺了在场除了她之外的所有“有家室”的女性的怯懦,最后还间接明确了男性的勇气是排在女性之前的第一个偏见。
 
这让女性抗疫工作者,特别是有家室但是依旧勇往直前的女性,怎么能不愤怒呢?
 
这个时候还会有一种声音——你们没有看完全集,拿一场戏说,是带节奏。


好,那我也听你们的,说一下这位女性司机的整个故事线。
 
要找到她整个人物故事线的问题在哪,很简单,你们把这位女司机的人物动线单独剥离出来就能发现了。
 
上面那场戏,编剧就交代了这位女性司机是离婚了,所以单身。
 

而离婚的原因的是婆婆觉得媳妇是小地方来的,看不起,所以要让儿子离婚,然后儿子还真就离婚了,生下来的孙子还是得归男方,婆婆亲自带。
 

首先,这根本不叫离婚,这叫抛弃,这一点在剧里是被美化了的,或者说编剧主观上并不认为它有多恶劣。
 
其次,编剧让这位女司机做的事情是非常离谱的。
 
除了送各种医护人员上下班这样的单一动作之外,她和抗疫那条线的关系是很微弱的,因为她全程在通过自己和医护人员的接触,帮家里的婆婆解决麻烦。

 
想办法让家里得了肺炎还死活不肯治疗的婆婆去看病,帮把她赶出家门的这位婆婆找医院床位,帮前夫照顾孩子,找公公的床位,帮公公和婆婆视频通话。


抗疫就这样成了背景板,解决家庭矛盾莫名其妙上升到了她的主线。
 
有人反驳说,这位女性以德报怨,是善良才这么做的,表现真善美不行吗?
 
那你给我解释一下结尾的落点——
 
最后女司机通过抗疫,解决了家庭矛盾,结局落在了和婆婆开口反思,然后同意她和老公复婚,作为给女性抗疫工作者“意外之喜”。


这已经不是什么夹带娘道式的私货,这就是导演自己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想法是有问题的,他很坦诚地直接表现了出来。
 
这还不能批评吗?
 
 
第二个常见的反驳:

你们不要只抓着女性问题不放,这部剧其他地方拍的都很好,很感人,还原了很多现实事件,是有正能量价值的,不能一下子否决。

所以评分不可信。


好,我们把女性争议放下,然后看一下这部剧的其他方面。
 
首先针对你们提到的“还原很多现实事件”,我想说,这部剧里的这些不叫还原,叫堆砌。
 
它确实能让你看到很多当时打动我们的新闻事件,单第一集里就有:
 
病床上敬礼的退伍军人,被撕破防护服依旧坚守的护士,按手印请战的公交司机。
 
钟南山院士坐餐车的逆行,女军医主动请缨的逆行,
 
张定宇院长身患渐冻症,妻子感染,依旧坚守岗位,
 
送医护老婆去武汉,喊出“一年的家务我全包”了的老公,
 
火神山工人义务抗疫,加班加点,创造奇迹速度。
 
现在再次看到这些,我们会感动吗?
 
当然感动,但是问题在于你不能只有这些。
 
如果你试试在第一集里把这些新闻热点事件全部抽走,这一个单元故事还剩下什么呢?
 
什么都没有,除了两次抢救,就剩下我上面说的那些婆媳矛盾,家庭矛盾了。

 
你拍抗疫,不是弄个社会热点大合集,然后套到一个家庭伦理故事里就可以的。

这种时代报告剧,是需要实地采风的,不管是疫情中,还是疫情后,采访,走访都少不了,是去给观众看我们没看过的动人故事。
 
结果这剧编剧就好像和我们一样,在电视机前,看了一大堆被媒体报道出来的新闻,然后揉吧揉吧套就一个谁都能编的家庭狗血故事里就好了。
 
除此之外,这部剧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对新闻蒙太奇的滥用。
 
啥意思呢,就是它很像是个半成品,看起来非常赶工,很多必须要用的故事转折,渲染,它都没有拍出来,而是用真实的新闻旁白,新闻影像去填。

比如说军人援湖北前的宣誓,飞机落地搬运物资的画面,病人出院对医生的感谢,火神山大规模施工现场,医院人满为患的大厅,这些重要的场景戏份都被弱化或者替代了,直接就用了真实的新闻画面。


这都是剧中出现的救护车,但上面的是云南,下面的是杭州的。
 
这种偷工减料的蒙太奇,导致他们一集自己拍的可能还不到30分钟,剩下的都是凑时长的。
 
这还不能批评吗?
 
 
最后一个常见的反驳——这是国家拍的抗疫剧,你们抵制这部剧,就是不爱国,这部剧要全球播出,这是在给外国势力递刀。

 

反正我到现在都没想通,这部剧怎么就和国家划上等号了?
 
先不说,抗疫剧本身就不止这一部,后面还有一部从演员到导演到编剧全是顶配的《在一起》,就说这剧本身就不像是一种官方会愿意拿出来的东西。


他很多地方都透着一种私人的业余感,上面我说的赶工,偷工减料是一方面,还有一方面是它的班底。
 
我仔细比对了一下它和《娘道》的演职员表,发现它完全不是和娘道同一个导演编剧那么简单,几乎就是原班人马。

从制片部门到服装造型到摄影指导完全重合,《娘道》的女主,甚至还是《最美逆行者》的执行出品人,整部剧都透着浓浓的外包项目的感觉,形式感很重。

 
还有它的宣传。
 
按理说国家层面的东西,以往最看重的是调性,宣传起来都是正儿八经的姿态。
 
这部剧直接用官方机构的蓝v账号,主推#肖战 的热门词条,一部严肃的抗疫作品,宣传方向居然是流量艺人为切入,后来是被骂惨了才修改的微博,这哪里像官方会干的事情。


你们现在要是还能觉得它应该和国家划等号,那你才是真的在侮辱国家了好吗?

这样的剧送到国外,你觉得是在给我们国家丢脸还是长脸?
 

音乐/
配图/《最美逆行者》
本文系网易新闻•网易号特色内容
激励计划签约账号【3 号厅检票员工】原创内容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